close
20190707_102151-3542511.jpeg
韓國之旅第四天:國立慶州博物館
今天午餐于部長安排到佛國寺對面餐廳吃「野菜」,跟平時的韓式小菜很不一樣
經過歷史博物館之旅,讓我們更加了解韓國初期的歷史(新羅近千年的文化)與慶州地位。慶尚北道原新羅的國都是慶州。
午餐每一桌是一鍋熱湯,加上各式小菜,煎豆腐

20190707_101254-3665467.jpeg

除了醃漬小菜,難得吃到葉菜類

20190707_101307-3317488.jpeg

下排中間那是紫蘇葉,放在飯上,夾飯吃,超好吃

66505077_10155939509691895_4307588877738049536_n.jpg

栗子糕,與生菜、芝麻拌在一起很好吃

20190707_101607-1810927.jpeg

這鍋湯也很下飯

20190707_101325-3001335.jpeg

最主要的就是這盤海鮮煎餅啦~~好吃!

20190707_102828-2864808.jpeg

咚咚酒是各餐廳所釀的糯米酒,用大米釀的酒是瑪格列,不經過濾直接喝的酒是「咚咚酒」

20190707_101840-2175775.jpeg

乾杯~~~

20190707_102136-3246392.jpeg

我和佩慧是現任與下一任召集人,我們正在舉辦「抓交替」,啊,不是,是交接儀式~~乾杯🍻

與佩會敬酒.jpg

佩慧林同學,妳乾「碗」喝很大喔~~

佩會乾碗.jpg

好啦!正經拍張午餐合照

午餐合照.jpg

根據維基百科, 國立慶州博物館국립경주박물관)位於大韓民國慶尚北道新羅的國都慶州市。國立慶州博物館毗鄰慶州歷史遺蹟地區的新羅皇室墓葬群、瞻星台半月城,主要展示收藏新羅文物。 國立慶州博物館成立於1945年,最初為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慶州分部,後不斷擴建。1975年升級為國立慶州博物館。[2]館內藏品非常豐富,由於數目眾多,大多數藏品不對外展示。主要展品包括聖德大王神鍾新羅金皇冠以及雁鴨池皇龍寺挖掘出土的文物。[3]

20190707_115251-2203998.jpg

* 新羅歷史館
能認識西元前57年至西元935年,位於朝鮮半島東南方的千年王國──新羅的展示館。將新羅的建國與繁盛過程分為四個部分(第1展覽室~第4展覽室)展出,並備有介紹「黃金國度,新羅」的展覽室

合併六村力量,根據"三國史記"的紀載,新羅於公元前57年建國.以洛東江為界,在東邊的地區林散分布著12個小國.新羅情中之一開始發展.建國初期使用的名稱是斯盧國.依據史料記載,當時新羅是六個村落的力量合併後建成的,並立朴赫居世(公元前57年~公元4年在位)為王

20190707_120531-2681272.jpg

大約在3世記中, 鳥形的容器出現在洛東江東邊的區域的陪葬品中,容器是中空的,而嘴部及背部有開口可以倒入液體,.在喪葬儀式使用完這些容器之後,就會被放入墓地裡. 容器做成鳥的形狀可能是人死後向要幻化成鳥類飛入天堂

20190707_121028-2132132.jpg

黃金王冠大量使用使於新羅國王朝麻立干時期(四世紀~六世紀).國王配戴黃金製的王冠及腰帶,當然還有金戒指,金耳環和金項鍊等. 新羅王朝何時使用黃金不是很清楚, 但證據顯示應該是出現在四世紀初期

20190707_121209-3218934.jpg

金冠塚:首次發現金冠的地方

1921年9月的某天,有一家人在慶洲當時的中心地段"路西洞"蓋房,主人為了填平凹陷的地基, 挖用了附近山丘的土.一名路過的日本警察偶然看到孩子們正在玩土裡挖掘出來的珠子,並在挖土的山丘中發現了文物. 原來整座山丘視作陵墓.經過一番調查, 陵墓中出乎意料的出土了包括金冠在內的大量文物.因為是首座出土金冠的陵墓,這座陵墓遂得名"金冠塚".雖有金冠出土,但難以認定是王陵,目前,學界推測可能是新羅王族中的掌權者之一

鎮館之寶之一~~~黃金皇冠

金冠出自於慶洲校洞的古墓.金冠上三個像樹枝般延展著,每個都不一樣,不像中文字體"山". 這個校洞發現的金冠,是出土被發現六個金冠中最古老的,它被視為新羅王朝麻立干早期的金冠

20190707_121232-2248587.jpeg

皇南大塚, 新羅王陵

皇南大塚意為"位於皇南洞的巨墓",是由兩座南北向相連的崚墓組成的雙墳.南北長120公尺,東西長80公尺, 先有南墳, 北墳為後接結構.南陵墓主為一男性, 北陵墓主為一女性. 雙墳明顯大於周圍其他陵墓,隨葬品在其他方面均為最上乘佳品,加上墓主身上的華麗黃金配飾,均表明這是新羅最高統治者麻立干與其夫人, 及君王及其王妃王陵無疑.令然意外的是埋葬麻立干(國王)的王冠是金銅冠,金冠反而出自於埋葬王妃的北墳中

20190707_121535-4055568.jpeg

金項鍊

20190707_121652-3362786.jpeg

金製冠飾

20190707_121641-2843276.jpeg

金銅製魚形裝飾

20190707_121724-2459748.jpg

耳飾

20190707_121714-3133586.jpg

金匕首

20190707_121818-2709352.jpg

墓中其他文物

20190707_121922-2995350.jpg

皇家大塚:北塚為女性,推測為王妃之塚; 下排為女子腰帶(古代腰帶就有腰帶頭??)

20190707_122107-3418322.jpeg

所謂「金縷鞋」真是金光閃閃 (下圖應該是仿復原,但看起來很不好穿ㄟ)

20190707_122149-3555946.jpeg

其他陶器

20190707_122627-3048303.jpeg

這些吊飾並不是耳環,而是另有用途

20190707_122958-3282344.jpeg

皇冠兩邊長長的不是耳環,是皇冠上的裝飾品

20190707_122836-2289354.jpeg

耳環(看起來好重)

20190707_123018-3083640.jpeg

金製冠飾

20190707_123246-2884050.jpg

* 戶外展示場
展出韓國代表梵鐘──聖德大王神鐘(國寶第29號),以及與感恩寺址石塔並稱雙璧的高仙寺址三層石塔(國寶第38號)、呈現8世紀統一新羅佛教雕刻精華的獐項里寺址石造佛像、南山出土石造觀音菩薩立像等

20190707_130200-1633788.jpg

* 新羅美術館
1樓為佛教美術第1展覽室與第2展覽室,2樓則有皇龍寺室與寄贈室菊隱紀念室,2層樓共4個展覽室,展出三國時代與統一新羅時代的美術品。此外,還有以佛國寺與石窟庵為主題的影片與各種輔助資料,使參觀者對新羅美術有全面的認識

20190707_124053-3731176.jpg

20190707_130307-2640340.jpg

新羅時期, 統一新羅時期 ,高麗時期三個時期的屋瓦設計

20190707_130515-3298159.jpeg

屋簷示意圖

20190707_130527-2601426.jpg

其他文物

20190707_130503-1123550.jpg

黃龍寺的模型:中間為九層墓塔

20190707_130608-2241496.jpg

黃龍寺遺跡(屋檐的裝飾)

黃龍寺自公元553年至1238年存續近700年左右.真興王在此建立王宮時有黃龍現身,國王驚異於此景,便將王宮改建成寺廟,命名為黃龍寺

20190707_130640-2801868.jpg

* 月池館
自慶州東宮與月池出土的3萬多件遺物中,嚴選約300多件文物依主題展示。讓參觀者能全盤了解統一新羅的王室生活文化

20190707_131035-3409961.jpeg

我們前一天去瞻星臺拍夜景的模型:像海一樣修成的"月池".月池的西南邊是直線,東北邊則是彎彎曲曲,任何一個位置都不能看見它的全貌.這可能是將月池修成像海一樣的緣故.

20190707_131445-3625380.jpg

還有另一個有趣的見解,根據三個島的位置,位於中間的島為韓國,左側為中國, 右側最大的島是日本,最小

20190707_131533-1386124.jpg

各式文物原始出處

20190707_131416-2811606.jpg

聖德大王神鍾(Bell of King Seongdeok / 大韓民國國寶 #29),現在存放於國立慶州博物館。此鐘被指定為韓國的12月12日1962年第29屆國寶。它測量3.33米高,直徑2.27米,和11至25厘米,壁厚。國立慶州博物館稱它在1997年時,發現其重量為18.9噸。鐘被認為是統一新羅時代的傑作。

20190707_132955-3452926.jpg

鐘的掛鈎是一個龍的頭部的形狀。有許多浮雕圖案上的鐘聲,包括有花卉圖案沿邊緣和肩部。也有荷花,草浮雕,和一對二天堂少女浮雕。鐘的底部是一個菱形,借給它看看東方的鐘聲中是唯一的。鐘上銘文,逾千朝鮮漢字,是韓國書法和雕刻的典範。他們提供有關鐘的詳細信息,以及為什麼它被摔。

20190707_133009-5294436.jpg

三層石塔:與其他新羅石塔相比, 此石塔體積較小. 每層的屋蓋石和塔身石分別由整塊石頭構成, 推測為通一新羅時期後期建造. 各層的屋蓋石呈現五段式結構,由第二層開始, 塔身石的高度與第一層相比, 急遽下降, 令人產生一種上升感

20190707_133417-423772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cky Walker 的頭像
    Micky Walker

    Micky Walker

    Mick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