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我們在最後一天的行程可以好好享受飯店的設施,我們的行程稍微向前挪動, 把第七天上午行程的報國寺和伏虎寺提前到第六天下午.離開樂山大佛,我們來到峨眉山
峨眉山(Mount Emei)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 四大佛教名山 ”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 峨眉天下秀 ”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另一座岩石上題字為"震旦第一山"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2007年,峨眉山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峨眉山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 大峨山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說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 大峨、二峨兩山相對,遠遠望去,雙峰縹緲,猶如畫眉,這種陡峭險峻、橫空出世的雄偉氣勢,使唐代詩人李白髮“峨眉高出西極天”、“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之讚歎。 峨眉山以多霧著稱,常年雲霧繚繞,雨絲霏霏。 瀰漫山間的雲霧,變化萬千,把峨眉山裝點得婀娜多姿。
到報國寺我們需要步行走石階上去
峨眉山報國寺、又稱「會宗堂」。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的鳳凰坪下,全國重點寺院之一,海拔533米。 寺院坐北朝南,佔地百畝;原為山中第一大寺,其原址在伏虎寺對岸的瑜伽河畔,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該寺是峨嵋山第一座佛寺、門戶,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建於明萬曆年間,寺內正殿原供奉著佛、道、儒三教的代表,故為「三教會宗」。後清康熙帝改為報國寺。山門懸有康熙四十二年御題「報國寺」匾額。康熙皇帝取佛經“四恩四報”中“報國主恩”之意, 御題 “報國寺” 匾額 , 王藩手書;寺內有明朝萬曆年間紫銅華嚴塔,四千七百座小佛像,塔周刻有《華嚴經》;寺門外有蓮花銅鐘,為「峨嵋十景」之「聖積晚鐘」。鐘上鑄有六萬餘字的《阿含經》及其他佛偈、銘、疏[。報國寺於清同治五年重建。報國寺歷史上經過數次修葺 ,寺院得以完整保存,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維修、擴建的次數最多;1993年,又新建了鐘樓、 鼓樓 、茶園、法物流通處,使報國寺更加莊嚴 。
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 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 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只“金鳳凰 ”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 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 大光明山 ”,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夜有萬盞聖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 右邊“鶴駐雲歸”,意為鶴停下了,雲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 大門上的聯語:“獨思喻道,敷坐說經。”前者是說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的道理,就是佛學講的“獨覺”境界。 後句是說高僧大德鋪設好法座向弟子講經說法。
報國寺門票是8元人民幣
報國寺入山門後依山勢而上有彌勒殿、大雄寶殿等大殿。
第一殿為彌勒殿,供奉彌勒塑像。 “彌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薩,還沒有成佛。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 釋迦牟尼佛說,他滅度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才會重降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三次說法,廣度眾生。 所以稱他為“未來佛”。
第二殿為大雄寶殿,“大雄”是佛經中說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裡供奉佛主釋迦牟尼金身彩飾坐蓮像。 釋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紀後期印度迦毘羅衛國(現在尼泊爾境內)釋迦部落淨飯王的兒子,俗稱喬達摩,名悉達多 。釋迦佛的左龕是泥塑彩繪金身文殊菩像。 文殊全稱為“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吉祥。 他是眾菩薩之首,是智慧的化身,常協同釋迦牟尼宣講佛法。右龕是地藏菩薩金身坐蓮像。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蘗沙”,譯為地藏,佛經中說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要在釋迦佛滅度後, 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諸道中的眾生。殿內左右兩廂供十八羅漢 。 羅漢是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隨行弟子。 後龕內供的阿彌陀佛像,阿彌陀佛又稱“接引佛”、“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最後一殿為普賢殿。 供普賢菩薩 。 普賢菩薩梵語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 普賢因廣修“十大行願”,又稱“大行願王”。 “願”是理想,“行”是實踐。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所以將他供於最後一殿。 殿門上寫著“金粟莊嚴便是菩薩住處;曇花燦爛照徹納子愛心。” 意思是用金黃色裝飾的殿堂, 是普賢菩薩的住處;優曇花燦爛的光輝,照透了禪僧的愛佛之心。 普賢殿樓上為“ 藏經樓 ”,是保存經卷的地方。
峨嵋山全景遊覽圖
離開喧囂的信眾,來到較幽靜的角落,報恩書社
這裡像後花園,有涼亭花園
佛像貼金處
接下來來到了伏虎寺, 伏虎寺,又稱伏虎禪院、神龍堂、虎溪精舍,位於四川峨眉山山麓,與報國寺相鄰,晉代為一小廟,唐代云安禪師重建,旁有龍神堂、 藥師殿 ; 宋朝時為“神龍堂”;明朝被毀,清朝順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後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勝幢以鎮壓,更名“伏虎寺”, 康熙皇帝曾為伏虎寺題寫的“離垢園”;該寺為典型漢傳佛教建築風格,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 彌勒殿、 菩提殿、大雄寶殿、 五百羅漢堂、 御書樓以及禪房、僧舍等。
伏虎寺離垢園牌匾上的三個大字,是清朝康熙皇帝來此時,親筆所題寫的. 從離垢園看庭院四周的屋頂上,一年四季都沒有枯枝敗葉,整個寺院無塵無垢,被世人視為奇蹟,所以稱為"離垢園"。
大雄寶殿是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的,在殿前有很多長明燈 ,也叫做佛前海燈,寺宇建築構成若干個四合院 ,隨意性很強,但有一點很具有代表性的,完全帶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烙印。 峨眉山地處盆地西南,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很大,工匠來自民間,民間建築與寺廟建築手法相融,重簷,單簷, 歇山 , 懸山 , 硬山並用. 小青瓦 ,木皮屋面,素脊,幾近院落,一般以主殿"大雄寶殿"為主。
羅漢堂地處伏虎寺的最高處,最早修建於清朝,裡面供奉著五百羅漢 。伏虎寺五百羅漢堂裡實際有九百九十九尊羅漢,為什麼叫做五百羅漢堂呢? 在門前羅漢堂的香爐 ,每天都是香煙繚繞,煙火不斷的. 據說當初塑羅漢的大師也是一位羅漢,所以大家說的五百羅漢實際上只有九百九十九尊,而還有一尊就是這位大師。在羅漢堂的中間有一尊面佛,他是觀音的化身. 在四面佛的周圍就是羅漢堂的五百羅漢,這些羅漢的神態都不相同;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愁眉苦臉,有的凶神惡煞. 但有一點卻是相同,那就是每一尊羅漢都是栩栩如生。
站在羅漢堂,居高臨下往下俯視,整座寺廟與峨眉山美景盡在眼前
很意外地發現跟台灣有關的功德碑,高雄妙通寺捐了美金15萬元(約合台幣450萬元左右)給羅漢堂整修恢復
這天下榻的飯店,峨嵋山酒店,據說是當年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每次來四川,必定下榻的酒店.酒店佔地面積5.7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依山而建的庭院式建築錯落有致,坐落於青山綠水之中,掩隱於滄瀾翠柏之間,可謂是“三季見鮮花,四季見綠葉,房在林中立,人在花中行”。 著名景點報國寺、伏虎寺、第一山亭、秀甲瀑布、迎賓灘廣場、儒釋道文化長廊、博物館等圍繞四周,佛音縈繞,佳景簇擁,盡沾仙山之靈氣。
寬敞的浴室空間
除了淋浴間,還有浴缸,可惜今晚要去看秀,回來根本沒時間泡澡
客房:兩大張Queen Size"單人床"
沒想到還有書房
這是今晚看秀的會場,峨眉山市象城大劇院,位於峨眉象城通往峨眉大佛禪院景區的中軸線上,是峨眉山市確定的十大社會文化事業演出基地。
象城大戲院的噴泉,果然是"象"城
建成於2009年的峨眉象城大劇院,總建設面積10387.2平方米,總投資約2億。 建築形態為地上三層、地下兩層,建築呈現明清園林群落風格,建築體著重突出“利眾、圓融、歡喜、光明”的功能,觀眾廳是傳統的馬蹄形,從不同角度都能看到極優的舞台效果。 屋面最高約30米,東西長約180米,南北寬100米,劇場內設置座位約1000個,排練廳座位約200個,是一家有著較強綜合實力的多功能劇院。
這是聖像峨嵋秀的票.場內可以拍照,所以我就很自在地為大家猛拍照啦
第一場:洪荒——幻
八億年的孕育,七千萬年的成長,兩百萬年的春風時雨,潛移默化、方才造就了這一座鍾林毓秀的仙山佛國。
以山為骨以水為魄
那踏蓮而來的仙人留下飄渺的痕跡
千年的香火傳承著傳說與信仰
以山為骨,逐水而舞,亦真亦幻的仙山幻境,拉開一幅秀美的畫卷。
仙女,詩情畫意,盡顯這一座仙山的風骨韻味。
第二場:茶韻——雅千姿百態的茶芽在青花瓷盞中隨波流動,好似碧玉染請將,又好似生命的精靈在舞蹈,聞一聞彌散開來的香味,是那樣的清幽淡雅,沁人心神。 用心靈去感悟吧,這些來自峨眉山春之靈的氣息,將清醇的茶香灑向四方。
峨眉山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唐朝時候就有“峨眉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的文字記載。 茶藝師將中國武術中的18般兵器的套路融合於長嘴壺的表演中,頗具觀賞性。
青花,又見青花,荷塘青花瓷,中國茶文化濃淡總相宜。只一盞浸淫了巴山蜀水風韻的功夫茶,便不虛了這一回峨眉山之行。
女子們如出水芙蓉,柔美含蓄,曼妙的旗袍畫上青花,娉婷嬝娜,溫文爾雅。 紫砂壺泡上峨眉雪露,青花瓷茶盞餘溫尚存。春田,春山,春茶,春姑娘,這些俊俏的採茶姑娘穿行在春田裡,似茶芽兒一般翠嫩欲滴。
第三場:猴趣——靈蒼松翠木的森林中,藤蔓纏繞,滿目綠意盎然,在樹林間,有花盛開,溪水清脆,瑩光點點,精靈閃耀,林風送來花香,晨曦散去,森林中的精靈們甦醒了藤蔓間,一群小猴在嬉戲著,無憂無慮地享受著這人間天堂。 盤根錯節的山石老樹,在這靈氣中孕育、生長,彰顯著生命力量。
源於生命的悸動,山林中總有精靈們歡樂的舞蹈,峨眉山的靈猴,佛性? 人性?
山與樹纏繞,瑩與嵐交織,這座神奇的仙山啊,給予我們太多的美麗......
"靈山聖燈”是峨眉山的一道獨特的風景,雜技小姑娘精彩的表演,營造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雙人平衡秀
展現出過人的平衡感
表現出力與美的平衡
四場:民俗——蜀
蜀風流淌,巴山連綿,巴蜀文化源遠流長,一盆巴山蜀水麻辣飄香,萬卷錦繡天府絕活遠揚。
民俗篇生動展現:木偶書藝、變臉、吐火、滾燈等。
原汁原味的川西民居,帶你走進四川地地道道的小鎮風情,感受世代生活在這裡勤勞善良的人民和純樸的民風。
一方印染不盡峨眉秀色,一支筆描不完仙山景象。 木偶書藝出神入化的演出震撼人心。
川北燈戲是土生土長的川劇流派之一,《滾燈》是燈戲的傳統代表劇目。
這"滾燈"秀全程用四川方言演出,內容是一個怕老婆的男子,為了怕挨老婆罵,表現出絕佳柔軟身段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阿
川劇是中國戲曲中一個古老劇種,300多年的歷史
變臉是川劇藝術中既神奇又好看的絕活兒,川劇藝術家們用瞬間變化出五顏六色的臉譜來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 在《聖像峨眉》的舞台上,藝術家們所表演的真人變臉已是絕活,而木偶變臉,更是絕活兒中的絕活兒。
變臉簡介: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 川劇把“變臉”搬上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文化。
中國戲曲的情緒化妝。 變臉最先用於神怪角色,明代已有。 明雜劇《灌口二郎斬健蛟》中就有“變化青臉”的記載。 當時的變臉是演員進入後台改扮 。 後世則演變為當場變臉,成為一項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劇種都有,以川劇最為著名。 變臉有大變臉、小變臉之分。 大變臉系全臉都變,有3變、5變乃至 9 變 ;小變臉則為局部變臉 。
變臉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臉。前兩種屬塗面化妝,如抹暴眼是演員手指抹上預存於眉頭或鬢的墨青,一抹即變;吹粉更是粗糙,即演員吹起色粉,以改變臉色;後一種則加用面具,一層一層套在臉上,鬆緊死活有度,變時一個個扯下來。 此外,還有撕臉與貼臉,現已不多用。 變臉要求動作敏捷,不露痕跡。 主要用於劇中人物驚恐、絕望、憤怒等情緒的突然變化。
川劇變臉演員會下台來與觀眾互動
譬如請觀眾摸他(她)的面具,據摸面具的大姊說,摸起來面具像絲綢
一眨眼,瞬間又變了一個臉譜
川劇變臉的種類頗多,方法也不少。 概括起來有拭、揉、抹、吹、畫、戴、憋、扯八種。 以“拭”而言,就有單手拭,雙手拭;單手獨指,兩指、三指拭等。
川劇的悲劇極有特色,喜劇獨樹一幟,凡是情感波折、內心激變之處,變臉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誕猙獰的面相變化表現出人物內心不可名狀之律動,作為一種對人物內心非常獨特的表現手法,無疑大大增加了川劇本身的表現力,每及名角表演變臉,就常常釀成爆棚之患。 可見,老百姓對這種極端好看的耍活兒是打心眼裡認可的。
臉,用以表現劇中人物的情緒、心理狀態的突然變化——或驚恐,或絕望,或憤怒,或陰險,或變態等等,達到“相隨心變”藝術效果。 變臉,用於神仙、鬼怪,顯示其搖身變化的道法魔力;俠客、盜匪運用變臉,一是“蒙面”——掩其“廬山真面目”,二是“換貌”——可謂做“移容”術。 變臉,可使劇情推進,使異峰突起;可使劇中人物的演化和易於展示,確是一項特殊的技巧和表現手段。
變臉表演最後一幕,所有演員展現出他們的"廬山真面目",也是給觀眾的驚喜
第五場:峨眉武術——剛峨眉武術是峨眉山2500年文化積澱的精髓,其特點為:剛柔相濟、內外兼修。 自古以來就和少林,武當並列為中華武術的三大流派
開棍是峨眉武術硬氣功中的一種。
在冷兵器時代漸行漸遠的今天,武術也許更像是我們心中的一個英雄夢。用高科技營造出來的聲光效舞台,總是能將觀眾們帶進夢幻般的峨眉武術氛圍中來。
第六場:蝶舞——夢
擁抱前、離別後,生命在這一秒化成灰燼,我願化身為蝶,只為在夢裡與你翩然起舞,哪怕天旋地轉,只願與你纏綿一夢,在這座琴聲悠揚充滿禪味的仙山里,一同飛向遙遠的天際……
中國大木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稀有劇種,《長綢舞》是川北大木偶的代表劇目之一,它舞動的8米長綢是我國戲曲類節目中最長的長綢,該節目曾隨團出訪過俄羅斯、芬蘭、印度、荷蘭、新加坡、墨西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2003年韓國春川國際藝術節上榮獲表演金獎。
川北大木偶簡介
2006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川北大木偶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川北大木偶已有300餘年曆史。 清初湖廣人青發榮。 青發旺在湖廣填四川移民時,將大木偶藝術帶到了川北儀隴縣,後來青氏又將此技藝傳給了楊三合。 1914年儀隴縣包包場(今石佛鄉)木偶藝人李約之買了楊三合後代的木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創建了“福祥班”,或稱“李家班”。 此後,大木偶藝術在川北地區活動頻繁,婦孺皆知,人稱“川北大木偶”。
水袖或彩帶舞已經夠難,更何況是用人偶來跳長稠舞
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真? 大木偶長綢舞和雜技,舞蹈的完美結合。
無重力彩帶雙人舞更是展現驚人的平衡感與美,讓人屏息以待欣賞著
踏月而來的女子,她們在追逐夢境的美麗。
第七場:聖像——禪
雲海流動,佛號盤旋,樂聲繚繞,佛香四溢,琉璃燃燈綻放,天地纖豪畢現,寺門洞開,普賢菩薩神態莊重乘白象而來,佛光普照,一切法,包羅萬象。 那聲聲入耳,攝入心魄的佛號引領我們進入無邊的歡喜世界。
寶象莊嚴,佛法無邊,弘大的場景詮釋著佛理。 或者,大家來峨眉山,正是因為佛音的召喚......
在聖像的指引下,大家相聚在象城大劇院。
在離開之前,我再為這美麗的象城戲院噴泉照張相,為這晚畫下美好的句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