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修塔特(德語:Hallstatt,德語發音:[ˈhalʃtat] ( 聆聽)),奧地利上奧地利邦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的一個市鎮,位於哈修塔特湖湖畔,海拔高度511公尺,總面積為59.8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1月1日總人口為778人。其名稱中的Hall可能源自於古克爾特語的「鹽」,得名於村莊附近的鹽礦,歷史上這一地區就因鹽而致富。1997年該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在是熱門旅遊目的地。
我很喜歡這間房子,這棵樹剛好就是整間房子的大小
從1595年建成的從哈修塔特到埃本塞的40公里長的滷水管道被稱為「世界最古老的管道」[2],由13,000根挖空的樹構成[3]。由於墓地狹小,每過十年屍骨就要被挖出放進罐中,為新的死者騰出地方[4]。當地小教堂陳列著頭顱骨,上面標有主人的姓名、職業和死亡日期[5]。 (小教堂在山坡上,不在熱鬧的大街上)
這間房子的藤蔓也是沿著門窗形狀長,好可愛!貓咪也好可愛
這間餐廳剛好面對湖畔,餐廳樓上也有提供住宿,薛能第一次來這裡時就是住這裡
他們這裡的人都喜歡種樹或藤蔓植物,順著建築物生長
我們太早來了, 店都還沒開.因為薛能討厭擠滿觀光客的旅遊勝地, 我們七早八早就來了
房子沿著山坡地往上蓋,這樣家家戶戶都能面湖,真好
可愛繽紛的房子列在廣場周圍
Hallstatt 哈修塔特這幾年成為熱門景點,除了16世紀的高山房子,沿途美麗的餐廳、咖啡館、小店很有得逛,周邊有很多景點像是搭鋼索纜車參觀鹽礦、冰洞、瀑布等。我們幾年前來過,今天要來的地點剛好會經過,薛能就載我來簡單再逛一次
雖然式七月底了,但是這裡早上還是挺涼的
這間美麗的飯店就被貨車擋到
這間建築太酷了,請薛能與它合影一張
雖然早上下過雨,天氣陰陰的,但藉由湖水拍到影很清楚
聖母升天堂(Pfarrkirche Mariä Himmelfahrt)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區教堂,位於奧地利上奧地利州哈爾斯塔特,屬於天主教林茨教區。 該堂歷史可追溯到1150年。第二座教堂建於1320年,為羅馬式建築。[2] 位在Hallstatt哈修塔特鎮中心半山腰的Katholische Pfarre Hallstatt哈修塔特天主教堂,現今所見的教堂於1505年建成,教堂後方是Michaelskapelle聖邁克爾教堂和The cemetery of Hallstatt公墓,最為知名的就是Michaelskapelle聖邁克爾教堂中收藏了1,200多具人骨的Charnel House,有興趣的人可以走進去看看。 目前的教堂於1505年竣工.入口在山坡上,之前已經去過,就不再走上去
哈爾施塔特新教教堂(Evangelische Pfarrkirche Hallstatt)又名基督堂(Christuskirche)[1][2],是奧地利福音教會的一個堂會,屬於上奧地利教區,位於奧地利上奧地利州 格蒙登縣的哈爾施塔特。目前的教堂建於1859-1863年,取代了1785年的老教堂。該堂是一座掛牌保護建築。 Evangelische Pfarrkirche Hallstatt基督教路德教堂就位在Hallstatt Market碼頭旁,最早建於1785年10月30日,經過5年的時間於1863年10月建成,原為沒有鐘樓的方型建築,後於1863年重建完成如今日的樣貌,教堂入口和內部一樣簡樸,經過時留意別錯過了。
跟其他地方的大教堂來比, 這間教堂裡面很簡約
教堂內的畫,這是以往的哈許塔特
另一個時期的哈許塔特
又路過廣場, 硬要拍張廣角
這間房屋的造型很特別
有歷史的泉水
像是一幅畫的窗景
因為此地區壯麗的景觀,以及人類從史前時代就在此開採鹽礦的重要性,繁榮的歷史更反映在哈爾施塔特優美的建築之上,在1997年,哈爾施塔特以”哈爾施塔特-達赫施泰因的薩爾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觀”之名入列世界文化遺產之中。
用廣角紀錄更多的山景倒影, 湖水平靜無波像是一面鏡子
可愛的小櫥窗
鋼索牽引的纜車
兩車相會到底會怎麼走?
意外的是,車子向左走? 平常開車都是靠右行駛阿??
搭這種纜車應該超刺激的吧?好陡~~~~
來到Altaussee這個湖濱小鎮, 這裡的旅客服務中心洗手間很乾淨而且免費
天氣逐漸晴朗, 相信天氣會越來越好
遠處山上 還有冰河,薛能說2016年我們是在山的另一邊,有去冰河,可惜當天天氣不佳啥都看不到
這一家父子四人都是穿巴伐利亞傳統服飾,好有型
湖水好綠
隨便拍都美,重點是都沒啥人~~很幽靜
鴨子大軍來了,見我們沒食物餵牠們就又搖搖屁股走了
薛能準備要下水囉~ 鴨子們也是(唉~~~這人腿真長~~~)
湖光山色真美好
有艘小船經過
倒影真美
這艘電動鳳尾船也成為取景畫面
湖水呈現不同的綠色
山景倒影
薛能難得主動要我幫他拍跟湖景合影
然後又下水了
他與鴨子共游~~
Quack quack
我點的Radner 檸檬啤酒
薛能的啤酒
來到湖中點的餐廳,當然要點當地特產,烤魚
烤魚會有煙味,所以是在戶外烤
現場有樂手表演,服務生都是穿傳統服飾,好有感覺
Beef soup (but no beef in it) 沒有牛肉只有麵條的牛肉湯,這樣還賣6歐元?!
招牌菜:烤魚佐馬鈴薯與菠菜,好吃!
Dry cider : Cider 一開始的意思是指任何水果壓榨成的果汁,而 Hard Cider 才是指壓榨蘋果汁去發酵而成的酒類(或梨子,也叫做 Perry),但 Hard Cider 也時常簡稱為 Cider 就是了。 通常cider就是指蘋果發酵的酒. 那時酒類比起不知道有沒有汙染的飲用水,更加安全乾淨。而且蘋果酒相對啤酒來說,製程相對簡單一點。因為釀造啤酒的話需要先將麥芽用熱水糖化後才能釀造,蘋果榨出汁後則不需要加熱就可以直接發酵,因此那時蘋果酒可能還比啤酒常見,任何人家裡都可以自己釀造。 在美國 BJCP(啤酒評審認證協會)的風格導覽中,也有收錄了 Cider 的條目,其中就依據殘糖將 Cider 分為五類:乾型、半乾、中等、半甜、甜型。另外也有提到 Cider 可以無氣泡也可以有氣泡,不過沒有氣泡的 Cider 在台灣似乎相當少見。
看到搖椅一定要來玩啊~~開心
湖水太美,薛能又下去了
還特地游到山前叫我幫他拍照
廣角照一張
這家窗前的花,開的好美,好喜歡
回去後,買了醃製好的豬排,結果薛能沒有煮全熟,我拿進廚房重新料理,結果煙太大還引發火災警報器響,但薛能不得不承認,我後製的豬排吃起來像烤肉,比較好吃
沙拉
薛能提醒我要記得提醒他, 下次來奧地利要住這小鎮,因為他超愛這平靜低調的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