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丘上休息夠了,接著下山要回到我原先計畫的散步路線.
我先被這個英國郵筒所吸引,原來這是共濟會集會所
169世紀的建築,以英式文藝復興建築方式建築
接著可以看到中央消防局(Central Fire Station),那就進去參觀一下
各式消防車
還有早期消防車的圖片
沒仔細看,不知哪個年代
這是雲梯車喔?還有"人"打開窗戶呼救~~~好逼真
當然有的消防車是可以進去參觀的
那我們當然是不客氣上車囉~~~
各式各樣的頭盔
就是這個建築,中央消防局兼博物館
站在天橋上拍,覺得這個建築風格跟我們台灣的某一建築很像?
我個人覺得是跟總統府的建築風格類似,有點巴洛克風,"脫亞入歐"式的建築
上圖:台灣的總統府;下圖:新加坡中央消防局
正式回到第五站:亞美尼亞教堂
亞美尼亞教會中,最古老的基督教教堂在新加坡舉行。它的設計由喬治 Drumgoole科爾曼,以創造一個獨特的外表和亞美尼亞的古典建築。這座教堂為英國籍建築師喬治哥里門(G.D. Coleman)精心傑作之一,在南、北、西三面門廊可見到拖斯卡尼多利式雙圓柱,潔白、光滑的圓柱襯托出《亞美尼亞教堂》的優雅,而圓弧造型結構及四面突出的門廊,充分展現該建築所代表的壯麗和莊嚴和平。如果您曾經憧憬過浪漫的教堂婚禮,《亞美尼亞教堂》唯美的建築一定不會叫您失望。
教堂後院是現今新加坡最古老的墓園,可發現許多年代久遠的名墓誌,包括新加坡國花(卓錦萬黛蘭)發現者卓錦(Miss Agnes Joaquim)之墓,新加坡的國花即以卓錦命名
科爾曼的設計是由亞美尼亞建築嚴重影響,儘管他也做了一些相當聰明的規定為新加坡的熱帶氣候。寬闊的走廊,提供必要的遮陽和盾牌的木材百葉窗窗戶暴雨。通常是完全的佩斯在木材,而是為了創造一個涼爽的環境,座位被備份與編織藤。從風格上繼英國新古典主義的傳統,這個長期存在的教堂在憲報公佈為國家歷史文物7月6日1973年。
如果有機會進入教堂內參觀,可仔細觀察一下,《亞美尼亞教堂》在尖塔外觀的方形結構下,內部的空間格局卻是圓的,建築師的巧思真是令人讚嘆!它的外觀擁有一個高大的尖頂的騰飛以上的好辦法,其餘的教會。多立克列,兩側欄杆,托起白色的柱廊。內部空間包含的教堂拱形天花板和沖天爐 - 其真正亞美尼亞建築的精神。祭壇上方是一畫基督和他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
新嘉坡中華總商會,具有中國元素卻又突兀的建築
新嘉坡中華總商會是新加坡華人商業團體的領導機構
亂走走到散步路線二的第九站:讚美廣場 Chijmes
讚美廣場裡聳立著一座哥德式教堂,已有百年歷史,起初是耶穌聖嬰修道院,後來收容許多孤兒,成為一所小型學校.
經過整修的教堂更是美觀,尤其是天花板的彩繪玻璃更是耀眼,昔日曾是修女們禱告的地方,如今成為婚禮的熱門場地
美麗精緻的彩繪玻璃
從各種角度細細觀賞這座哥德式風格的讚美教堂 Chijmes ,不論是牆上的裝飾、壁面的雕刻還是細緻的設計,不難發現讚美教堂 Chijmes 絕對是新加坡眾多教堂中建造最為精緻的一座。高聳的尖塔設計、大片透明玻璃窗,保有舊時代的古典風貌,同時兼具新時代的藝文浪漫,讚美教堂 Chijmes 壯觀動人的景致讓人流連忘返、不捨離去。
純白教堂矗立於贊美廣場,地下1樓的庭院聚集了許多餐廳和酒吧,小小的噴泉在燈光映照下散發暈黃的光芒,這裡很有歐洲古老修道院的風味,寧靜中帶點優雅,難怪當地人都喜歡來這兒消磨一個浪漫的夜晚。這裡適合情侶一起來,法、義、日、中各國餐廳齊聚,由於競爭激烈,都有一定水準,用餐後喝杯小酒,更添浪漫氣氛,感情也會急速加溫哦。讚美教堂 Chijmes 起初原是一座天主教修道院,後來隨著時光流逝,被賦予越來越多的用途。目前,做為新加坡重要歷史古蹟之一,讚美教堂 Chijmes 不再僅是單純的教堂,還是結婚禮堂、自由行旅人必遊景點!
在讚美教堂附近,你絕對不會錯過的景點就是萊佛士酒店
《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世界最偉大的19世紀旅館之一,在「東方美人」及「全亞洲最有氣質的貴婦」的封號下,百年來吸引了無數世界各國名人前來一親芳澤。它講求對稱、協調的殖民建築風格在白天看來精緻、高貴,到了夜晚,在燈光的照耀下更顯氣派輝煌,無論您有沒有打算下榻於此,來到新加坡一定不能錯過親賭她迷人的風采。
是1887年由來自中東的亞美尼亞籍Sarkies三兄弟所創辦,一開始酒店是從10間客房的獨棟木造別墅開始做起,經過不斷的擴建,1899年完成了大廳主要建築,這就是今日《萊佛士酒店》的雛形。
為了不斷精進酒店設備,1989年至1991年間更斥資一億六千萬新幣重新裝潢整修,擁有70間知名國際精品的購物商城、維多利亞風格的光華劇院、打造成20世紀20年代情調的觀光套房…等,成就了今日閃耀著熠熠光芒的《萊佛士酒店》。我們不得不佩服Sarkies三兄弟的遠見與眼光,《萊佛士酒店》的貴族氣息為它贏得「最佳觀光飯店」、「最知名旅館地標」、「亞洲最受歡迎酒店」等榮耀。
一來到萊佛士酒店門口,眼光就會不由自主地被doorman吸引住,包著頭巾、穿著打扮都饒富趣味的印度人,是萊佛士特有的景觀,也象徵萊佛士與眾不同之處。
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是一個富有殖民時期特色的旅館。建於1887年,而酒店是以萊佛士爵士之名命名。目前酒店是由新加坡商萊佛士國際酒店集團經營。這是一個以豪華套房、高級餐廳及歷史出名的旅館。酒店中有一個熱帶花園、博物館和維多利亞風格的劇院。萊佛士酒店之於新加坡就像半島酒店之於香港。
有人自以為是房客,在迴廊裡坐了下來
華麗的大廳
酒店裡的餐廳或酒吧別具特色,可以享受Tiffin Room下午茶,或前往Long Bar喝杯新加坡司令,享受純英國休閒風.萊佛士酒店就是新加坡特產新加坡司令的發源地。在1910年一位華裔調酒師嚴崇文(Ngiam Tong Boon)改良琴湯尼這個雞尾酒所創造出來的。
它的名氣引來不少各國政商名流、文人影星造訪,默劇大師卓別林、女星伊麗沙白泰勒、大導演希治閣都曾是座上賓,就連作家毛姆的知名小說「雨」也是在這裡完成的。或許下次您下榻於此,也會被廊柱、拱門、歐式庭園等烘托出的浪漫氛圍感動,因而寫下篇篇動人的詩句,為自己的人生增添華麗記憶!
▲ 《萊佛士酒店》資訊
‧ 地址:1 Beach Road
‧ 交通:出新加坡美術館後,沿勿拉士巴沙路(Bras Basah Rd.)往東走,步行至美芝路
(Beach Rd.)可抵飯店正門。
‧ 電話:(65)6337-1886
Raffles City Shopping Center
莱佛士城購物中心(Raffles City Shopping Centre) 位於鄰近歷史景點和旅游景點的中心地帶,位置優越,是高消费者的天堂。萊佛士城建於前萊佛士書院(Raffles Institution)的舊址之上,剛好處於市中心購物地带帶。該商場擁有許多豪华華的品牌專賣店,如歐米茄(Omega)、Thomas Sabo、Cortefiel 和 Tommy Hilfiger,不勝枚舉。
只要往中庭廣場接近,就能驚見一幕幕水的聲光表演,設於一樓中庭的稱為Campanile at Square(我沒找到),地下一樓的噴泉稱為Vitality at Water Court,所有商店,餐廳及超市均圍繞著中庭廣場排列,雖然僅有四個樓層,空間卻很寬敞,細細逛下來,還是會讓血拼族買到腳軟
日據時期(1942-1945)受難者紀念碑
接著來到Suntec City Mall(新達城):由11位香港商業鉅子投資興建的新達城, 集金融,會議,購物,觀光和娛樂於一身,是新加坡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
新達成的建築格局背後隱藏著中國的風水原則, 5棟高樓的造型與方位宛如一隻朝天張開的手,而手掌心正握著的是"財富之泉"(Fountain of Wealth),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噴泉,水往內流,據說可以聚財留氣,心想事成
耗資新幣600萬元的財富之泉,由四根13.8公尺高的青銅巨柱共同頂起一個青銅圓環,直徑寬達21公尺,場面壯觀,象徵著合資富商們的團結合作.
我用全景模式將五棟大樓一起拍下來,這五棟大樓的方位真的就像一雙手
據風水師推論,當水柱噴發達30公尺所產生的負離子,會散發強烈能量,可為人們帶來氣與運勢.
只要靠近噴泉,觸摸泉水,並大口吸取水氣中的負離子,對身心安泰有莫大幫助.財富之泉每晚有一場多媒體聲光表演秀,有興趣不妨前往觀賞
如果你有靠近點看,有幾段時間是開放可以走進去摸泉水,可以自行看時刻表
Esplanade-Theatres on the Bay濱海藝術中心
濱海藝術中心由兩建築學事務所共同設計:倫敦的Michael Wilford & Partners(MWP)與新加坡的DP Architects(DPA)。1994年公開的原始設計是沒有特別裝飾的玻璃帷幕劇院,這種建築在熱帶氣候的新加坡會變成大溫室,但根據DPA理事Vikas Gore表示,遮陽方式一直有被考慮[1],並在最後的設計增加了鋁遮陽板。此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外觀常被認為跟榴槤或是蒼蠅眼睛很像,許多新加坡人也將濱海藝術中心暱稱為「榴槤」。
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是座位於新加坡佔地6公頃的水岸建築,座落於濱海灣且靠近新加坡河出海口,建造成為島國新加坡的表演藝術中心。此建築以臨近的Esplanade命名,內有1,600個座位的音樂廳,及可提供表演的2,000個座位的劇院。
2002年10月落成的濱海藝術中心,耗資12億台幣興建,是新加坡的新地標.外型奇特突出,宛若兩大榴槤,內部陳設卻充滿歐洲劇院風味,功能多元化,包含音樂廳,戲劇院,購物中心,餐廳及戶外表演空間,讓東方與西方藝術文化在此撞擊出最美的火花
濱海灣金沙(英語:Marina Bay Sands)是位於新加坡的一座面向濱海灣的綜合度假村,由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所開發,被譽為是世界上最貴的獨立賭場建物,包括土地成本在內的建造成本在美元五十七億元[
The Fullerton Hotel:
浮爾頓酒店(英文:The Fullerton Hotel Singapore),為一家位於新加坡中心區、新加坡河河口的五星級精品酒店。其此前稱為浮爾頓大廈(The Fullerton Building)或郵政總局,也是新加坡的一處文化和建築遺產[1][2]。酒店地址位於浮爾頓廣場1號。
浮爾頓大廈的名字來自第一任海峽殖民地總督羅伯特·浮爾頓(Robert Fullerton)(任期為1826-1829年)[3]。1919年,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百年慶祝儀式的一部分,該大廈被授命建造,並由上海的凱司洋行(Keys & Dowdeswell)設計[4][5][6][7][8],該建築公司同時也是新加坡首都戲院、中央醫院的設計者[9]。
該大廈的最北部包括著浮爾頓堡壘,該堡壘式建築始建於1829年,主要用來防禦任何海面上的襲擊。1843年,原刻有13世紀文字的一個沙石質天然巨石「新加坡石」被銷毀後,堡壘得以擴建。一塊沙石的碎片得以搶救並保存在位於史丹福路的新加坡國家博物院中[10]。1874年,堡壘讓給了第一郵政總局和交易中心[5]。1920年,建造浮爾頓大廈的計劃浮出水面,但是由於缺少經費,直到1924年2月,工程才得以動土[3][11]。建築總耗資叻幣$410萬,在延遲了數月後,1928年6月浮爾頓大廈竣工[2]。
1928年,新加坡治理官休·克利福德(Hugh Clifford)宣布浮爾頓大廈開張,並沿用羅伯特·浮爾頓(Robert Fullerton)命名[2]。建築主要有五個承租方:郵政總局、交易中心、新加坡俱樂部(現在的新加坡城俱樂部)、海運部和進出口部(之後的貿易及工業部)[12],其中亦有商會、一些處理農業、漁業和林業的政府部門在此工作[11]。
作為主要租戶,郵政總局(The General Post Office)在大廈開張的兩周後就搬進浮爾頓大廈。郵政總局占有樓下的兩層樓:包括郵政大廳、辦公室和整理室。大廈中有郵筒,可直接把信件由帶式運輸機送往地下室,並派送到整理室中。地下室為一條位於浮爾頓路下的35米長的行人隧道,直接連通到碼頭。郵件經此寄往海外,或由船舶上取件送抵郵政總局[2][3]。
浮爾頓大廈為灰色的阿伯丁花崗岩式建築,占地面積為41100平方米(442400平方英尺),其牆面相對高度為36.6米(120英尺)。建築物呈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並有槽形的多立克柱廊。其帶有皇家紋章和各種紀念的宏偉門廊設計出自義大利米蘭雕塑家卡瓦列·魯多夫·諾里(Cavaliere Rudolfo Nolli)之手。最初建築由五個不同方位的門面組成,每一個都由多立克柱支撐。14個電梯服務四個樓層外加一層地下室[2]。中空的筏式地基單元最初由20世紀20年代原承建商設計,用以節省成本[5]。
作為浮爾頓大廈的歷史建築之一,浮爾頓燈塔主要用於引導到港船舶。浮爾頓燈塔位於浮爾頓大廈頂端,為一座旋轉性燈塔,光照度數為540坎德拉,可視範圍達到29公里(約15.7海里)。它於1958年安裝以取代拆毀的福康寧燈塔(Fort Canning Lighthouse)[3][4][15][16]。
當大廈的外牆得到保護的同時,建築師們把大廈內部成功地改建成一個五星級酒店。酒店的四層是原二戰期間英國總督與英國軍方商談投降日本的地方,後被改建為獨特的休息室。房間上方為呈桶拱形狀的方格天花板,這在新加坡的室內建築中獨一無二[15]。在空調出現前,浮爾頓大廈通過通風豎井等建築裝置進行自然通風,此為新加坡最大及最後一例的該類建築。隨著空調的普及,空氣井已經廢用[6]。浮爾頓酒店現在為兩列平行的客房,環繞著酒店的中央三角形中庭。一列面朝著海港和商業中心區的高樓大廈,內圈的房間則可看到建築物的中心庭院[5][8][11]。
魚尾獅(Merlion)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它於1964年由當時的Van Kleef水族館館長Fraser Brunner先生所設計的。兩年後被新加坡旅遊局採用作為標誌,一直沿用到1997年。而這期間,魚尾獅已成為新加坡的代表,如同法國的巴黎鐵塔或美國的自由女神像。
魚尾獅獅頭的設計靈感來自關於新加坡歷史的一個傳說。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公元11世紀時一位來自三佛齊,名叫聖尼羅烏達瑪的王子在前往麻六甲的途中來到了的新加坡。他一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他於是為新加坡取名「新加坡拉」(Singapura,在梵文中意即「獅子城」)。而魚尾則是因為新加坡是一個海島,她的一切都跟海密切相關。魚代表著該國的過去,從前新加坡只是一個漁村,是一個海之鎮。獅子則有雙重含義,它代表新加坡原本的名字,意味著獅子城,同時也象徵新加坡在當今全球經濟的力量。
第一座魚尾獅雕像由已故的新加坡著名工匠林浪新用混凝土塑成,高8.6米,重70噸。另一座高2米,重3噸的小型魚尾獅雕像也在同一時期完成。兩座雕像於1972年9月15日正式落戶在位於海濱橋邊的魚尾獅公園,開幕儀式由當時的總理李光耀主持。為了紀念這項盛事,制定了一塊銅匾,銅匾上刻有獻詞:「魚尾獅是新加坡迎賓好客的象徵」。2002年4月,這兩座雕像被遷移至120米外的填海地段,以求更接近填海後新的新加坡河口。旅遊局同時也為它們做了整修。此次搬遷及整修總共耗資750萬新加坡元。
位於新加坡濱海灣富勒頓1號大廈旁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魚尾獅塑像。2009年2月28日下午4點半左右,受雷擊受損,導致塑像獅頭上出現一個足球般大小的洞,無人受傷。
在新加坡河口的獅頭魚公園,除了可以拍到獅頭魚雕像,參觀福爾頓飯店,還可以遠眺濱海灣金莎飯店
嘉文納橋
傍晚,燈光裝點著橋,想必晚上應該更有看
橋邊發現這些有趣的雕像
看起來像是一群小鬼迫不及帶脫衣準備下水啦
這是洋鬼子跟中國人聊天??果然是新加坡,中西文化的交流
早期的牛車
"散步"了一整天,天色已黑,終於可以打道回府回去吃飯休息.新加坡的第一天行程,怎麼這麼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