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天起床,我們先來到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位於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側,總投資26.8838億元人民幣,設計師為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工程於2001年12月13日開工,立項及建設過程中曾因其投資巨大和設計方案合理性紛爭而引起過巨大爭議,並一度擱置。劇院最終於2007年9月建成,並於9月25日進行試演、投入使用。


我跟這趟旅行新認識的朋友,佳蓉,她與父母一起來,跟我同姓,相逢自是有緣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城中心,是故宮的正門,紅黃色城牆,白大理石欄杆,黃琉璃瓦城門,金碧輝煌,以成為北京的象徵.牆上掛著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毛主席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由相鄰的原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組成。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藏品數量12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年觀眾接待量超過410萬人次。


位於天安門廣場中軸線南端的毛主席紀念堂:1976年興建.瞻仰廳中安放毛主席遺體的水晶棺;矗立於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1952年8月動工,1958年完成,紀念碑高37.94公尺

人民大會堂位於中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西側、長安街南側,是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地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人民群眾舉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大會堂前廣場位在天安門西側,俗稱東門外廣場,是中國政府為邦交國領導人訪中舉行歡迎儀式的場地。人民大會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下屬的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實施管理。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

接下來我們即將要通過安全檢查,進入紫禁城,首先通過的第一道門叫做端門


午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年間重建。樓閣巍峨,十分壯觀。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正中為門樓一座,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頂。兩側有重檐攢尖頂的方亭。下部為敦台,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掖門。中門為皇帝出入專用,但在清代,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在發榜之日可以從該門進出一次。此外,皇帝結婚時,皇后可以乘轎從中門進入,其他文武官員從左門進出,宗室王公從右門進出。清代時,午門還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下一年曆書之處。遇有戰爭獲勝,也在此處舉行凱旋、「獻俘」的儀式。


太和門為入為入北京故宮第四道門(前三道依次為天安門端門午門),過此門方見太和殿,故名。太和門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一座宮門,為外朝正門,寬七間,佔地面積1371.4平方米。門前左右各有一隻銅獅。面闊9間,進深3間。明初稱「奉天門」,後稱「皇極門」,清朝時稱「太和門」,全高23.8米。現存的太和門是光緒年間重建的。明朝規定,文武官員每天拂曉在奉天門早朝,皇帝也親自到此處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叫做「御門聽政」。清初,皇帝曾在太和門受朝、賜宴等,但御門聽政改在乾清門舉行。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稱三大殿,連同東側文華殿、西側武英殿稱為「外朝」。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三大殿南面第一座,該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因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重大儀式都在此進行。它是皇權的象徵,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之不同。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派大將出征遠方等事件,皇帝都會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祝賀,這樣的儀式叫「朝會」。朝會會用到大量的陳設、樂器等的設備,規模極大。皇帝會在大殿上接受大臣的叩禮,有時還會在太和殿設宴款待群臣。 平時,太和殿空無一人。


太和殿前的露台,也就是「
丹陛」上,擺放著一些陳設品。比如說東西兩側有銅製龜、鶴一對,裡面中空,有重大典禮時用作燃放檀香。此外還有計時用的日晷、象徵性的衡量儀器嘉量、鑄造於乾隆年間的香爐等。
日晷                                 青銅鶴


青銅龜                               銅缸


太和殿屋頂上各種不同的神獸:太和殿的鴟吻,每個由13塊
琉璃構件組成,約重4.3噸,高340厘米,寬268厘米,厚32厘米。垂脊下面的仙人神獸像,除騎仙人外還有10個神獸,分別是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它們既起到美觀的作用。又寄託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願望。[
File:太和殿殿顶神兽排列示意图.jpg

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舉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中和」二字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中和殿正中設有寶座,兩旁陳列著兩個
肩輿。所謂的肩輿是皇帝乘坐的轎子中的一種,主要供皇帝在紫禁城內活動使用


保和殿是
北京故宮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築。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幾經焚毀、重建。現存主體梁架仍為明代建築。明初名謹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建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經》,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

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賜宴少數民族王公大臣。清初,後三宮修復前,順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並相繼將之易名為位育宮、清寧宮。順治帝大婚即在此進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這裡成為殿試的固定場所。在禮部舉行的會試中獲錄取的人(稱為貢士,其中第一名為會元)方有資格參加殿試。題目由皇帝擬定,並指定大臣閱卷。


殿內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雕鏤金漆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安
板門兩扇,上加木質浮雕如意雲龍渾金毗廬帽。殿內寶座居中,寶座上方懸掛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ck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