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聖淘沙之後,我們下車地點在Harbour Front港灣中心,那就把上次從行政區散步到新加坡河畔,"漏溝"景點再補強一下,換搭地鐵來到萊佛士坊站(Raffles Place NS26/EW14)

Raffles'Landing Site萊佛士登陸遺址:位於駁船碼頭北邊.1819年1月28日,萊佛士就在這裡登陸,展開新加坡現代化成長歷程,他不僅將新加坡建設成自由貿易港口,並積極促進新加坡朝都市化發展,新加坡能有今日的繁榮,萊佛士的貢獻無法抹滅.因此,在今日的新加坡河畔,也是昔日他登陸的據點,立有純白的萊佛士雕像,以紀念他對新加坡的貢獻,雕像下除了記載登陸日期外,也寫著「以其才智與遠見改變新加坡的命運,由一個沒沒無聞的漁村,成為一個大海港和現代都市。」。由於他獨到的眼光造就了繁華的新加坡,也難怪備受新加坡人敬重,例如:「萊佛士酒店」是新加坡最高級的酒店之一,新加坡航空的「萊佛士艙(Raffles Class)」則是代表最高等級的艙等。                   

IMG_7710.JPG

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 Museum)

博物館建築前身是由福建會館,為道地華人興建的道南學校,成立時間雖然不久,但展出內容十分有趣,以過去移民生活文化為主,包括華人,馬來人及歐洲文化影響.

IMG_7715.JPG

館前的雕像:華工挑貨買賣

IMG_7716.JPG

這雕像應該是敘述華人接受華語與歐洲文化教育

IMG_7717.JPG

這角度應該更清楚,跟著老夫子學珠算,跟外籍老師學語文

IMG_7718.JPG

加文納橋(英語:Cavenagh Bridge)是新加坡唯一的懸索橋,也是該地區跨最古老的橋樑之一。該橋橋身離水面較低,緊跨流經新加坡金融區的新加坡河而築。加文納橋竣工於1870年,是為紀念新加坡在1867年成為的海峽殖民地新的英國海外領地而修建的。至今此橋仍保留了橋樑建成之處的原有風貌。最初此橋叫做愛丁堡作為對愛丁堡公爵到訪的紀念,橋樑之後更名為加文納橋,是為了對最後一位印度任命的海峽殖民地首長威廉士·奧佛爾·加文納爵士表示尊敬,加文納爵士1859年至1867年在任。

IMG_7719.JPG 

這座橋相比其他的懸索橋有著更為精心打造的懸索支撐,這是新加坡所建造的第三座橋樑。1869年建造是為了緩解坐船渡新加坡河的不便。橋樑最初的設計為閉合橋,但工程快完工時發現只有固定結構才能滿足要求。這次建造中運用了大量在當時非常常用的鑄造技術生產的鋼鉚釘。加文納橋現為一座人行橋,在1990年代在橋身上增加了燈光設施以突出在傍晚橋樑的美觀度。橋樑現在提供從河畔北岸的文化區到南岸商業區之間的人行方便,也為橋身後革新的五星級豪華酒店浮爾頓酒店(以前的浮爾頓大樓)的住客出行帶來便利。如今,《加文納橋》成為只提供行人通過的人行橋,不過也因為不必受車輛打擾,這裡也成為情侶悠閒漫步的處所,浪漫之橋的美名不脛而走。                    

IMG_7722.JPG

維多利亞劇院及音樂廳Victoria Theatre & Concert Hall

維多利亞劇院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皇而以她的名字命名。左邊建築是維多利亞劇院,右邊的那棟是維多利亞音樂廳,現在是新加坡交響樂團的據點。由於兩棟建築興建時間不同,因此後來又在兩棟建築中間,興建了一座鐘樓,將兩棟建築合為一棟。維多利亞劇院是新加坡主要的藝術活動表演場地,經常舉辦音樂會、舞台劇,以及各種舞蹈表演,也經常邀請外國團體來此獻藝,在新加坡旅遊期間,如果有舉辦活動,不妨也來參加盛會,感覺也很棒哦。連接兩幢建築的鐘樓則是建於1906年,這座建築充滿著浪漫的維多利亞風格,圓形的窗戶、線條優美的拱門以及工整的山形牆,組合出亮眼的建築景觀,由於建築物造型優雅,常成為許多觀光客拍攝取景的地點。

IMG_7724.JPG

亞洲文明博物館皇后坊分部(Asian Cicilisations Museum, Empress Place)

《亞洲文明博物館》的前身原是英國殖民新加坡時的政府機關,這幢洋溢著新帕拉第奧式(Neo-Palladian)建築風格的浪漫建築是出自設計師J.F.A.McNair之手,最大的特色是每一面牆都可見到多扇拱門及長方形百葉窗,內部則有挑高的天花板及多利式圓柱。隨著新加坡獨立,國家文物局於是將它規劃成專事蒐藏亞洲文物的博物館,而世人因此得以登堂入室一窺它內部堂奧!                          

IMG_7726.JPG

昔日的駁船碼頭(Boat Quay)

IMG_7727.JPG

下圖:對照今日的駁船碼頭

IMG_7736.JPG

總面積超過一萬四千平方公尺的《亞洲文明博物館》內部的收藏品以亞洲文物為主,包括中國大陸、新疆、東南亞、中東等地,主題上不脫離宗教、佛像,是一個充滿東方味的博物館。由於館藏眾多,館方特地規劃出11區的主題藝廊,雕塑、陶瓷、傳統戲偶、手工織品…等都一一被分門別類展出。

傳統的馬來式房屋,屋子是高腳屋,較涼快,屋內席地而坐,有小矮凳

IMG_7728.JPG

傳統樂器

IMG_7732.JPG

印度廟華麗的雕刻

IMG_7734.JPG

印度傳統服飾

IMG_7735.JPG

▲《亞洲文明博物館》資訊
‧ 地址:1 Empress Place
‧ 交通:從維多利亞劇院往右沿Empress Place步行,約3分鐘即可抵達。
‧ 電話:(65)6332-2982
‧ 時間:週一13:00~19:00;週二至週日09:00~19:00;週五延至21:00閉館,19:00過後
     可免費入場參觀。
‧ 門票:成人新幣5元,學生及兒童新幣2.5元,6歲以下免費。
‧ 解說:中文導覽 每週六、日都有,11:30、14:30、16:00各一場
    英文導覽 天天都有。欲參加者,請於1樓博物館大廳的服務台集合。

駁船碼頭(Boat Quay)位於大樓林立的金融區,入夜後,這些白天看來嚴肅剛毅的大樓群搖身一變成為製造浪漫的推手,點點燈光襯著夜幕像是晶瑩的鑽石鑲在絲絨珠寶盒上,耀眼動人!也就是因為這一區迷人、愜意的氣息,附近開了一家又一家風格獨具的餐廳及酒吧,從所有介紹新加坡旅遊的書籍都必定會介紹到《駁船碼頭》就可知道它的魅力。從今日的榮景讓人很難想像150年前這裡是苦力和水手討生活的地方。

IMG_7738.JPG

昔日的貨運碼頭如今已有了不同的面貌,現在的《駁船碼頭》是一邊傍著新加坡河,一邊沿著馬路開設了各國餐廳的美食街道,這裡的餐廳裝潢一家比一家精彩,提供的美食種類也不盡相同,無論是日本餐、印度餐、泰國菜,還是蒸煮、燒烤,琳瑯滿目的選擇一定讓您大大滿足口腹之慾。吃完飯,除了續攤到附近的Pub狂歡,在河畔間漫步也是不錯的選擇,夜晚的新加坡河少了白天令人煩躁的奧熱,在微風吹拂下才有心情細細品嚐河畔的一景一物。河畔旁有許多逗趣的雕塑,如跳水的孩童、加文納橋下的迷你貓咪都為河畔增添許多藝術氣息;或者,就著河畔點杯咖啡、啤酒,以最愜意的心情欣賞無邊的河畔風光。

IMG_7739.JPG

舊國會大廈藝術館The Arts House At the Old Parliment

舊國會大廈(Old Parliament House)是新加坡現存最古老的政府建築,但光就建築的外觀實在很難與嚴肅的政府機構聯想在一起,整座建築在優美的線條、精湛、成正比的幾何圖形架構下呈現出端莊典雅的氣質,就像是座名流所擁有的豪宅。沒錯,這棟唯美的義式帕拉第奧建築會成為國會大廈是歷史上一個美麗的錯誤。當年萊佛士爵士原本計畫在此地建造政府機構,但是因為行政管理的疏失,使得土地所有權落入蘇格蘭商人John Argyle Maxwell手中,這名商人於是聘請當時知名的建築師George Coleman為他設計私人住宅,1827年這座豪宅完工,但是在Maxwell還沒來得及搬進去之際,萊佛士就發現了這項錯誤,便要求Maxwell將豪宅租給政府,此後這裡便成為法庭、郵局及議會等政府機構所在地,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這裡才改名為國會大廈。           

IMG_7741.JPG

如今《舊國會大廈》已成為《舊國會大廈藝術館》,在這裡遊客可欣賞到國內外藝術家帶來的現代藝術創作,音樂、舞蹈、電影、話劇等,這些活動為這幢美麗的建築注入靈魂,此外,這座古蹟裡還設置了三家時尚餐廳及咖啡館,是一處兼具藝術、人文、休憩的人性空間。另外,若您想瞭解國會大廈的精神、面貌與新加坡著名人物,可前往「時光的長廊」,讓精彩豐富的圖片為您細述新加坡歷史。

IMG_7742.JPG 

舊國會大廈外有一隻年齡130多歲的青銅鑄大象雕塑,這是1871年暹邏(泰國)國王Chulalongkorn造訪新加坡後,請曼谷師傅純手工打造送給新加坡的禮物。                    

IMG_7744.JPG

石碑上的文字以繁體字中文書寫,那我就不多解釋了

IMG_7743.JPG

高等法院(Supreme Court)

與市政廳比鄰的是《高等法院(Supreme Court)》,它建造於西元1939年,是新加坡境內最後一座殖民地風格的古典建築,青銅色圓形屋頂象徵著新古典主義的精神,而矗立的科林斯圓柱則突顯出氣派典雅的風格。

IMG_7748.JPG

高等法院是新加坡司法的最高單位,是公平與正義的象徵,因此政府特地聘請義大利藝術家Calvalieri Rudolfo Nolli在山型牆上雕刻出正義女神的寓言故事,為了讓高等法院更具藝術氣息,Calvalieri Rudolfo Nolli也在圓柱的柱頭刻上花紋,下次您參觀高等法院時,可細細留意這些細緻的雕刻藝術。                          

IMG_7751.JPG

說到《高等法院》就不能不提到新加坡令人聞知色變的「鞭刑」,這裡就是判決鞭刑的地方,您還記得1994年美國18歲學生麥可費(Micheal)在新加坡亂塗鴉,而遭《高等法院》判鞭刑6下的案件嗎?雖然後來出動美國柯林頓政府出面說情,然而新加坡總統王鼎昌也僅以優待2鞭,成為鞭笞6下作為善意回應。想要瞭解新加坡為什麼可以成為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嗎?《高等法院》內的多間法庭及審判室都開放給民眾參觀,而您也可以前往1樓的多媒體藝廊觀看法院內部的運作。
《高等法院》資訊
‧ 地址:1 St. Andrew’s Road
‧ 交通:出市政廳後,繼續沿聖安得烈路(St. Andrew’s Rd.)行走即可抵達。
‧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8:30~17:00;週六 08:30~13:00

IMG_7750.JPG

來到加坡這幾天,說實在已經吃膩了當地食物,所以想來吃點不一樣的,Shannon說想吃點"波斯食物",所以我們就來到了甘榜格南回教文化區(Kampong Glam).在英國尚未登陸前,新加坡曾由馬來皇族統治,而當時的蘇丹皇宮、別墅以及回教堂就是集中在今天的甘榜格南回教文化區(Kampong Glam);此後,阿拉伯人前來此地經商,更帶動了甘榜格南區的繁榮,雖然今日的商業活動已不若當年興盛,但是從亞拉街、巴格達街、干達哈街所販售的商品依然可感受到此地繁華的過去。

IMG_7752.JPG

站在亞拉街(Arab Street)上,目光很自然的就會被有著卡通般外型的《蘇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吸引,金色洋蔥般的屋頂、大大小小的尖塔、圓尖的窗戶,這樣的建築您一定曾經在遊樂園中看過。

《蘇丹回教堂》每天都有五次的禮拜(05:15、12:30、16:00、18:45、20:00),每週五中午的禮拜最為盛大。一般清真寺在教徒少時才會開放遊客入內參觀,入內前一定要先脫鞋,如果穿著短衣短褲,必須先租回教袍圍上才能入內。此外,回教徒在朝拜前必須先淨身,旁邊就有開放式的淨洗間可供洗頭洗腳,若不是回教徒當然就不需做此動作。                

IMG_7754.JPG

這座《蘇丹回教堂》建於1824年,在萊佛士爵士協助下,由當時定居新加坡的馬來蘇丹國王統籌,歷經2年後完工。後來,隨著回教徒人數逐漸增多,回教堂在不敷使用下,於是在1924年決議重建,當時聘請知名設計師Denis Santry為回教堂繪製藍圖,而本身也是卡通畫家的Denis將《蘇丹回教堂》外型打造得非常親民,您不妨再多看幾眼清真寺,是否有似曾相似的感覺?而您今天看到的《蘇丹回教堂》便是重建後的模樣,而空間不足的問題也在新教堂可容納5000名信徒下獲得解決,時至今日《蘇丹回教堂》仍是新加坡境內最大且歷史最久的回教堂。
有趣的是,您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金黃圓頂與建築的銜接處,中間竟夾雜著整齊排列的醬油瓶,據說,這是重建之初當地居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獻物資的結果,教徒們團結的精神可見一斑。

▲《蘇丹回教堂》資訊
‧ 地址:3 Muscat Street
‧ 交通:從武吉士地鐵站B出口,沿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步行,右轉直走亞拉街(Arab St.)
     ,橫越橋北路口(North Bridge Rd.)後,左轉Muscat Street即可抵達。
‧ 電話:(65)6293-4405
‧ 時間:週一至週四、週六、日 09:00~13:00,14:00~16:00;週五 14:30~16:00
‧ 注意:入內參觀時請脫鞋,並著有袖上衣,女性必須著長裙或長褲。

IMG_7756.JPG 

《爆你知》「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名稱的由來
●早在蘇丹皇宮還未興建前,這一帶原是長滿名為「Glam」樹木的鄉村,村民將Glam的樹葉汁液用來提煉藥油,用以治療耳病、牙痛、頭痛等病症,而樹皮則用來填充木船的縫隙,是功用相當多的植物。「Kampong Glam」中的Kampong在馬來文中是鄉村的意思,為了紀念這種對村民貢獻相當多的植物,此後這個區域便被稱為「Kampong Glam」,甘榜格南囉!

IMG_7758.JPG

蘇丹教堂是甘榜格南的心臟,因此回教堂側的《巴梭拉街(Bussorah Street)》就成了甘榜格南區裡的重要街道。每年的回教齋戒月,也就是回曆9月,《巴梭拉街》就會變成一條非常熱鬧的露天市集,店屋內的住戶便會因著地利之便順勢擺攤做生意,賣的多是自家自製的糕點以及各式回教用品,齊備的貨品使得《巴梭拉街》成為回教徒聚集的大本營。

IMG_7761.JPG

其實,《巴梭拉街》對回教徒的重要性可追溯至蒸汽船航行的年代,當時要前往麥加朝聖的亞洲回教徒都必須經過新加坡,而巴梭拉街也因為臨海的優勢,而成為各國貿易商及朝聖者聚集的地方。除了提供回教必需品,街上的居民甚至做起了「民宿」的生意,他們將自己的店屋改裝成旅社,以提供過境的回教徒短暫休息的地方。                  

IMG_7759.JPG

而現在的巴梭拉街經過整修後,已成為煥然一新的街道,路上鋪著乾淨的紅地磚,道路兩旁也種植著綠意盎然的椰子樹,這一條只提供行人通行的林蔭道逛起來非常舒適,街道旁是二層樓的店屋建築,粉藍配深藍、奶綠色配草綠色,許多在台灣不會用來彩繪在建築物上的顏色,這裡都用上了,並且搭配得如此協調且讓人心曠神怡。店屋的一樓通常被用作店面,二樓則為住家,其中幾家經過裝潢設計的店面讓整條街道的精緻度增加不少。這裡的店面多販售民俗風的銀飾、絲綢、蠟染布及藤製、竹編等手工藝品。                      

IMG_7763.JPG

這裡的餐廳全來自伊斯蘭教國家,如土耳其,摩納哥,黎巴嫩,埃及等國家,所以這裡當然就會有水煙,Shannon平時不抽菸, 但是願意抽水煙,因為有水果的香味,但問過價錢,比他在埃及抽過的水菸貴上好幾倍,所以就放棄 

IMG_7762.JPG

那些客人手上握的管子就是水煙

IMG_7760.JPG

我們一家家看菜單,但其實價錢和菜色大同小異,這家餐廳的"menu架"很特別,是"旋轉舞舞者"耶

IMG_7757.JPG

選了一家外面有貼雜誌推薦文的餐廳就進來試試,餐廳內的裝潢充滿中東風情 

IMG_7764.JPG 

水煙似乎是每家中東餐廳必備

IMG_7771.JPG

玻璃櫥櫃裡有埃及的人面獅身像(這不是一間土耳其餐廳嗎??)

IMG_7772.JPG

 用餐的顧客也是以回教徒為主

IMG_7765.JPG

Amirrah's Grill Restaurant是第一家阿拉伯餐廳提供中東及西式料理的餐廳

IMG_7766.JPG

我點特餐,有六道式,湯,麵包,沾醬(這也算一道??),主餐,飲料,甜點,特價33.90新幣

IMG_7767.JPG

既然主餐任選,我就沒再客氣了, 就選主餐裡最貴的一道:土耳其混合Kebab

IMG_7768.JPG

湯品我點了蘑菇濃湯

IMG_7773.JPG

Shannon點的是蔬菜濃湯

IMG_7776.JPG

Shannon點了番紅花汁,酸酸甜甜的,挺好喝的

IMG_7774.JPG

我點了~~我忘了,應該是檸檬汁,但顏色和味道跟我在土耳其喝的檸檬汁差很多

IMG_7775.JPG

鷹嘴豆泥沾醬(hummus)是道相當有歷史的料理,從土耳其到敘利亞,黎巴嫩到阿富汗都相當風行,「Hummus」這個字是阿拉伯文的音譯字,也因此除了hummus,也有人寫成hamos、houmous、hommus、或者是hummous。這個字在阿拉伯文中除了指鷹嘴豆泥沾醬之外,同時也代表鷹嘴豆本身。鷹嘴豆又稱雪蓮子,凹凸圓狀的豆身一點小尖嘴,樣貌特色十足。
鷹嘴豆泥沾醬除了鷹嘴豆本身,還因為裡面加入了芝麻醬(Tahini)添增了許多香氣,又因為加了檸檬汁所以帶有一點酸味,更能增添食慾。傳統上是配合Pita這種中東扁麵包來吃,可以當成一道前菜;不過鷹嘴豆泥沾醬同樣可以拿來搭配沙拉、當作蔬菜的沾醬、塗三明治、甚至拿來配合魚或肉做成主菜。

IMG_7777.JPG

麵包有兩種選擇,那我們各選一種,這是大蒜麵包

IMG_7778.JPG

這是pita bread,可沾鷹豆泥醬來吃

IMG_7779.JPG

Mixed Tenderlion Kebab:綜合腰嫩肉烤肉串:去骨雞肉,牛腰嫩肉混碎羊肉,搭配香米飯和洋芋

IMG_7780.JPG

Shannon每到異國總是點羊排,到新加坡也不例外

IMG_7781.JPG

他的羊排看起來好誘人,兩者比較起來,他點的羊排略勝一籌,但我不愛吃羊排,還是乖乖吃我的雞牛烤肉串就好

IMG_7782.JPG

卡巴原是波斯話烤肉的意思,即是我們平常吃到的串燒,也就是美式的Shish kebab(土耳其叫şiş kebap)。沙威瑪的由來,是以前土耳其的戰士們,因為作戰時不方便,所以把羊肉一塊塊插在彎刀上,再用火烤著吃,慢慢就演變成了今天用一根鐵棍,後面有一個烤箱的做法。而標準土耳其式的沙威瑪,是以小羊腿肉拌上特製香料,切塊成串,再以小火慢慢烹烤。通常搭配米飯或是pita bread一起吃

IMG_7783.JPG

偷偷照坐我旁邊那一桌的穆斯林年輕女性們.說真的,她們包成這樣不會中暑嗎??

IMG_7784.JPG

難得坐在餐廳用餐,來合照一張吧~~

IMG_7787.JPG

最後上的甜點,我記不得點了什麼,反正都是甜死人不償命~~勉強兩人合吃一小塊

IMG_7788.JPG

這布丁也是甜得要死~~~吃一口有交代~~~

IMG_7789.JPG

這是張貼在餐廳外的雜誌介紹,盡信書不如親自來一趟~~~

IMG_7790.JPG  

▲《巴梭拉街》資訊
‧ 地點:位於蘇丹回教堂正前方
‧ 交通:位於蘇丹回教堂正前方,步行即可抵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ck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