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有一個機會
接觸到其他外校學生
平時教慣了自己的學生
突然面對一群陌生,程度不明的學生
有點措手不及

等到開始上課之後
發現學生的程度
參差不齊
學習態度也大不同

平時教的學生
不是英語資優學生
就是尚有程度的學生
上課至少是有互動關係的

但面對這一群學習動機不強的學生
反倒是有一點吃 力
也許是他們想趕著回家吧
也許嫌題目太多吧
也許進度還沒教到吧
檢討題目時
看到有的孩子一臉無趣
有的孩子一臉茫然
有的孩子則是求知若渴

看到他們這樣的反應
讓我不禁好奇
這些孩子
在學校的表現會是如何?
學校老師如何教這些孩子?
對於程度不好的孩子, 會額外花時間補救嗎?
對於程度不好但很想學好英文的孩子, 學校老師會注意他的需求嗎?

我不禁反省自己
身為學校教師
如何對待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
是否將注意力只放在前段的孩子而忽略了後段的孩子?

想想前一陣子中南部國小學生參加資優班聯招的新聞
家長的心態無非是希望將孩子送到"資優班"
受到不一樣的"資優"教育(至少保證是較好的教育)

其實
我個人覺得
若是台灣教育真的落實"小班教學"
班班會是精英教育
然而礙於教育預算年年砍
即使學生人數已銳減
為了節省人事費用
班級人數不變但是班級數減少
減班的結果
就是把老師"裁減"出去
問題是
誰該走?
這是一個很敏感且傷感情的問題
最後走出去的不是不適任或年紀大的老師
而是資淺但優秀, 有活力的教師

當人人自危
而又抱著等退休心態教書的老師們
如何去照顧那一大群各有所求的學生?

看著廣開大學窄門
大專院校如雨後春筍一一升級改大
"大學"增多了
學生總人數逐年減少
卻形成八成學生通通有學校可唸
但並非年年畢得了業

這是我們的精英教育? 


再引用一篇文章
 阿嬤說不能花 (:屏東海豐國小校長 陳鴻松,師友 420) 

   
 
  
六年前,我同低年級老師,帶小朋友到潮州「假期樂園」校外教學。
活動結束前,孩子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準備要搭車返校。

我走近小朋友,分享著他們的喜樂。 


和小朋友的對話中,知道他們都帶了一百元到二百元不等的零用錢,買了吃的或喝的,也買了自己喜歡的小紀念品。
  
  
  
小朋友很好客,從背包裡拿出他們帶來的點心要請我,就在這個時間,我發現人群外的一個小女生,靜靜的站在那 裡,用木然的表情看著我, 我停住了與這群孩子的對話,走近那孩子。

我問她:「今天好玩嗎?」她露出笑容對我點點頭。

我接著問:「你買了什麼東西?」

「校長,我沒買。」

我再問她:「爸、媽有錢給妳嗎?」


「我爸爸死了。」

「媽媽呢?」

「媽媽走了。」

我重重的呼了一口氣,心想:「天呀,我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問孩子這些事?」

我彎下腰輕聲的告訴孩子:「校長請妳喝杯飲料好嗎?」

她回應我說:「我有七十塊錢。」

「那妳今天花了多少錢?」

「校長,我沒有花。」

我心裡面納悶著:一個八歲的小朋友身上帶了錢,一整天看同學買這、吃那,她居然說她沒花錢,這怎麼可能!

我問孩子:「妳今天帶的錢是誰給妳的?」

「是阿嬤給我的。」

「那妳的錢呢?」

她一聲不響,卸下她的小背包,伸手到背包最底下拿出那七十塊錢。

我以吃驚又難以置信的口吻誇獎她說:「哇!妳真乖,妳真的都沒花錢。」

小女孩低著頭、小聲的告訴我:「阿嬤說不能花。。。。」

當這句話聽進我的耳朵的同時,我不僅眼紅、鼻酸,心裡真是難過極了。

我牽著她的小手:「來,和校長到那邊,校長口好渴,我想去買杯飲料。」

一路上,雖然沒幾步路,心裡卻是那麼沉重。

孩子那句阿嬤說不能花一直迴盪著、觸動著我的心。

一個八歲大的小孩,謹記著出發前阿嬤的叮嚀,她真的那麼懂事。

而阿嬤那麼有心,拿了零用錢給孫女,為的是不讓孩子看到同學有錢,而她沒有。

阿嬤的用心是那樣令人感動,只是對這孩子來說也實在太難為了!

不知不覺已走到了賣冷飲的攤位。

我停下腳步,拿出五十元鈔票遞給孩子,

我說:「校長不渴,妳自己想喝什麼,去買一杯飲料。」

孩子說:「一杯?」

「是一杯,校長不渴」看著她買飲料高興的模樣,我內心吶喊著:「孩子的媽,這個時候妳在哪?」

她買了一杯可樂,手上握著找回的三十元,舉得高高的說:「校長,找的錢。」

我收下了錢,孩子深深的向我一鞠躬: 「校長,謝謝。」

看著她既不好意思又雀躍的表情,當時的我已淚成行。
  
  
   阿嬤說不能花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 看完這篇文章我真的蠻難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ck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